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___

联系人:田女士

电话:0311-82621580

bositezhanlan@163.com

地址:石家庄新石南路6号汇龙国际1号楼1858室(新石南路和中华南大街交口)

奶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奶业资讯

关于当前奶业发展的几个问题

作者:admin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7/06/19
 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的讲话

  (2017年6月16日 南京)

  今天的大会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奶业大会,人来得很多,群贤毕至,好汉云集,难能可贵。从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的角度讲,召开这样会议的目的不是传道、授业,而是从行业的共同利益出发,以客观负责的态度,努力解疑释惑,为解决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。针对目前奶业的发展状况,我搞了一点研究,走了几个地方,看了不少企业,同时也请教了几位行业内的重量级专家,根据我了解的情况,我讲几个问题:

  一、要全面肯定中国奶业取得的巨大历史性进步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

  我之所以说这个话,绝不是无的放矢,主要是社会上对中国奶业的发展现状褒贬不一,众说纷纭。怎样评价判断,关键是实事求是,既不能妄自菲薄,自惭形秽,也不能妄自尊大,盲目乐观。现在社会上否定或贬损中国奶业者言必及三聚氰胺(三鹿奶粉事件)。应该说,三鹿奶粉事件是建国以来,最恶劣的一次全国性食品安全事件,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影响都广泛,持久,具有摧毁性的破坏力。为什么三鹿奶粉事件让人刻骨铭心,关键是事件的直接受害人是婴幼儿,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触动了人类最柔软,最脆弱,也最敏感的那部分神经。这次事件对中国奶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,直接后果是领导提心吊胆,企业战战兢兢,消费者忧心忡忡,谈奶色变,杯弓蛇影。这确实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训。但是今天我想在这里说的不再是事态的严重性,而是要强调事发九年来我们中国奶业同仁知耻后勇、自我反省的态度,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的精神,义无反顾、不懈努力所取得的进步。

  九年前,也就是事发之初,我们一方面强调最大限度的保护奶农的利益,少倒奶,不杀牛。另一方面更强调,要以最大的决心和魄力,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整顿、改造和提升中国的奶业。并且坚定地相信,经过政府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,中国奶业一定会实现凤凰涅盘,浴火重生。九年来,在座的诸位同仁都亲身经历了这个阶段中国奶业发展、变迁的历史进程。到今天,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经过顽强追求和持续努力,中国奶业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是质的提升,是历史性的进步。主要标志:

  标志一:养殖水平大幅度提高。2016年全国奶牛养殖场(户)平均存栏75头,其中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达到53%。规模化养殖场100%实现了机械化挤奶,80%以上配备了全混合日粮搅拌机。全国荷斯坦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%,平均单产达到6.4吨,规模化养殖场达到8.4吨。10吨以上的养殖企业相当普遍。去年全国奶牛存栏减少6.8%,但产奶量只下降了3.9%,生鲜奶供给充足,主要得益于奶牛单产提高和大型养殖场产能的提高。

  标志二:生鲜乳质量大幅度提高。据农业部监测,2016年全国生鲜乳乳蛋白平均值为3.22%,规模化养殖场为3.33%,乳脂肪平均值 为3.81%,规模化养殖场为3.87%;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5万/ml,规模化养殖场为13.1万/ml(国家标准为200万/ml);体细胞数平均值为59.2万/ml,规模化养殖场30.1万/ml(美国标准为75万/ml)。生鲜乳的这些质量指标不仅高于国家标准,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完全具备生产一流优质乳制品的基础和条件。

  标志三:监管监测水平大幅度提高。目前我们国家对奶业实行的是史上最严格,甚至是最严苛的全产业链的监管制度,是从饲料到养殖、奶站、加工直至销售的全程监督监测。首先是企业自检。现在企业自检费用已经占到销售额的1-2%,除了企业自检之外,农业、食药、质检等部门都直接实施监测。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年用于全国监测的经费有4亿元,其中用于食品的是2亿元,这其中用于奶业的1亿元。去年全国食品行业的总销售额是12万亿,乳制品只有3500亿元,只占2.9%,但监测费用却占到了50%。结果让人欣慰,2016年,对违禁添加剂的检测合格率为100%,生鲜乳检测合格率为99.8%,乳制品检测合格率为99.5%,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合格率为98.7%。横向比较,同期全国食品检测合格率为96.8%。全国药品质量抽检监测,中药材与饮片的合格率只有77%。

  标志四: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。一批企业脱颖而出,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。与九年前奶业的小、乱、散、差行业状况比较,今天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: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从2008年不足20%上升到53%,奶站从2.3万个减少到6130个。与此同时,乳制品加工企业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。2016年末,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为627家,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为103家。企业数量减少,但产能和效益都在提高。去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993.2万吨,同比增长7.6%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为3503.9亿元,同比增加5.3%;利润259.9亿元,同比增加7.5%。更引人注意的是奶业行业的领军企业表现突出。前年,中国奶协根据乳品企业的品质、口碑和品牌影响力、奶源基地建设、自建牧场存栏、生鲜乳收购量、销售额等诸项指标,在全国乳品企业中评选出了排名前20的企业,也可以称为中国奶业20强。2016年,20家企业自建牧场荷斯坦奶牛存栏168万头,占全国的24%;生鲜乳收购量1420万吨,占全国的57%;销售额1930亿元,占全国的55%。伊利、蒙牛同时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,伊利荣登首位。现代牧业纯牛奶四次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,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三次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,旗帜荣获特别金奖。特别是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登陆香港销售。不论数量多少、效益高低,登陆香港销售婴幼儿配方奶粉本身的社会意义、政治意义远远高于经济意义。

  综上所述,当前奶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,而是发展问题。中国奶业被三聚氰胺困扰的阶段已经结束了,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,中国奶业已经进入了层次更高、实力更强、目标更远大、质量安全稳定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。中国奶业浴火重生,其羽更丰,其言更清,其神更髓。业界同仁应该为此骄傲和自豪,实践证明,我们没有辜负国家、民族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。

  二、中国奶业前景广阔、潜力巨大,目前我国奶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消费迟滞

  讲奶业有前途、有希望,首先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。这几年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奶业作出重要指示。今年春节前,总书记专程到河北张家口的旗帜乳业视察,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,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,生产出让人民满意、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,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企业,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。根据中央的要求,去年底,农业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和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印发了《全国奶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。这个规划最主要的是两条:第一条是第一次明确了我国奶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:“奶业是健康中国、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,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,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,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”。第二条明确到2020年我国奶业的发展目标,就是奶类产量要达到4100万吨,也就是说今后四年要增加近400万吨,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。因为这几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不是上升而是下降。2016年与2011年比下降2.4%,与2015年比下降了3.9%。所以,为了实现这个艰巨的任务,协调解决奶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,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等10个部委联合组成了奶业部际联席会议,并已经在今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。中央率先垂范,各省区也相继动作。内蒙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和河南等奶业大省都曾专题研究,专项部署,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。说实话,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,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,是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和直接助力。

  领导重视固然非常重要,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,一个产业能否发展、速度快慢关键在于有没有需求。需求是供给扩大的前提和基础。毫无疑问,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对奶制品的需求是巨大的。去年,全国乳制品消费总量为3204.7万吨。折合鲜奶4993万吨,其中自产3712万吨,进口1281万吨。我们奶类总产量是全球总产的4.7%,我们的消费总量是全球总产的6.1%,接近5000万吨的消费量排在世界第三,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奶类消费大国。但现在的问题是消费总量很大,人均消费水平很低。去年,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生鲜奶只有36.2公斤,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/2,世界平均水平的1/3,发达国家的1/10,甚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低约40公斤。这么巨大的差距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水平极不相称,完全不符合人们对健康和强壮的强烈追求。因此,国家去年提出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荐每人每天消费300克鲜奶,人均年消费109.5公斤。即将出台的国家营养纲要(2030)也提出了同样的110公斤的标准。据此推算,如果人均消费要达到这个水准,就是增加2倍的消费量,那全国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.5亿吨。去年五部委制定的奶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,到2020年奶类总产达到4100万吨。缺口在1亿吨以上。即使按规划提出的消费总量5800万吨,缺口也在1700万吨。现在全球的奶制品贸易总量是7320万吨,去年中国进口量已达到世界贸易总量的17%,如果增加到1700万吨,就将占到23.2%。如果真的达到人均110公斤的消费水平,全球可供贸易的奶制品都给中国也不够。

  这几年我国奶业发展经常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困难,比如收购价格低,卖奶难等,于是很多同志认为这是进口乳制品冲击的结果。甚至激烈批评政府相关部门,认为如果不控制进口,允许外国乳制品长驱直入,中国奶业将面临灭顶之灾。客观地说,这些年国外奶制品进口确实在大幅度增加,2008年进口不到40万吨,之后逐年递增,去年已经达到217万吨。这也确实给中国奶牛养殖带来了很大影响。对这个状况我们不能简单地抱怨,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、更高的层次和更长远的角度去分析、判断。

  首先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。中国要发展必须改革,必须开放。世界经济一体化、贸易全球化是世界潮流,浩浩荡荡,不可逆转。中国为什么加入WTO,就是要更广泛、更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。现在天天讲的一带一路,共享共赢,讲的是什么,讲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。最近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的上合组织会,特别强调消除商品流通壁垒,特别是各类非关税壁垒,反对地方保护主义。现在的问题是你要扩大开放,融入世界经济,人家同不同意。2001年我们经过反复谈判,不断努力加入了WTO。当时批准的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》第15条明确规定,15年后中国应该被自动承认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,但是到现在议定书已经被批准16年了,美国、日本、欧盟仍然拒绝承认,而且不断对中国发起反促销、反补贴。特朗普当选,强调美国优先,强调贸易保护,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。在这种背景下,你设置贸易壁垒,控制国外的奶制品进口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?明智吗?

  第二,中国奶业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。从冻精到奶牛,从苜蓿到豆粕,从饲养技术到加工设备,从加工工艺到产品包装,哪一项离得了对外开放。在封闭的条件下,中国奶业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。所以说,全面学习,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,是提高中国奶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,这是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。

  第三,现在国内农产品贸易与国外农产品的关联度越来越高。不仅乳制品在进口,粮食、棉花、牛羊肉和糖都在大量进口。为什么进口?主要原因是价格和质量。一旦你的价格高于甚至接近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就不可避免。这是市场规律,是企业行为。前年,奶制品进口增加幅度很大,主要是世界原料奶供大于求,价格下跌。进口奶粉到岸价格低于一万一吨,折合原料奶只有两块多钱,而国内生鲜乳平均要达到3.6-3.8元/公斤。因此国内的加工企业进了不少大包奶粉,目前国际奶业形势好转,价格上扬,进口随之下降。今年1-3月份,欧盟和新西兰生鲜奶收购价分别上涨了14%和16%,我国大包粉进口减少2.2%,液态奶减少了10.4%。因为报税的关系,进口奶制品大多集中在一月份,所以一季度减少,可能预示全年进一步减少。专家预计,随着下半年加工需求旺季到来和进口减少,下半年限收、压价、养殖场效益下降的状况将有所改善,价格将明显持续回升,形势好转,至少到明年春节。

  第四,应该看到,国外的奶制品大量进口,但同时,我国的奶企也正在海外开疆扩土,兼并收购,气势夺人。光明在新西兰收购建厂,雅士利在新西兰建厂,宁波牛奶公司在澳大利亚投资牧场,伊利更是大手笔地构画全球发展方略。过去我们只是买牛,现在是买厂了,过去是你来,现在是我往,交叉投资,相互合作,在合作中竞争,在竞争中共赢,中国奶业与国际合作的大格局正在形成。

  第五,是更长远,更高层次的发展。考虑中国的资源禀赋,我们到底能养多少牛,产多少奶,一旦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,谁来保证,这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,但也必定离不开国际的合作和世界贸易。当然这是将来必须回答的问题,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这么低,为什么潜在的需求没有转变为现实的市场消费?因为现在人均消费提高缓慢,增长相对迟滞已经成为阻碍奶业的瓶颈。

  三、要坚持供给侧改革,持续不断地推动和提升奶业消费

  从理论角度上讲,现在促进奶业消费的积极因素很多。比如,放开二胎政策。去年新生婴儿就有1789万人。再比如,中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,基本上每年增幅都超过一个点,2008年城镇化率为47%,到2016年就已达到57.35%。到2020年要超过60%。那时,城市人口要超过8.3亿人。有专家预测,在城市化过程中,平均每人减少口粮33%,肉类增加51%,动物蛋白增加50%。更重要的是居民收入的提高会直接促进奶制品的消费,专家们预测的系数是1:8。但实际上这些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年平均递增8%至10%,但奶制品消费并没有同步增长,而是相对滞后。从2008年到去年只增加了6公斤,平均每年不到1公斤。原因主要有三条:第一条是老百姓对当期收入感受和未来增收信心持续不高,甚至有所回落。比如说,今年大学生平均月收入4014元,较上年下滑16%。即使如此,795万大学生也很难全部找到工作,预期薪酬和实际薪酬差距不断扩大。因此,老百姓消费意愿下降。据央行今年第一季度调查,只有23.6%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,而有43.1%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,另有33.3%的居民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更多投资。这就是说尽管收入增加,但是老百姓仍然近七成半的没有选择更多消费。第二条是老百姓的消费倾向。去年全国居民财富增加17.6%,但是其中七成是房产。除房产之外,居民消费选择排序依次为旅游和教育,中国目前已经超过德国和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出境消费来源国,占全球跨境旅游的10%。去年我国出境游人口1.22亿人次,2020年可能达到2亿人次。教育更不必说,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家长们什么钱都敢花。第三条因素可能比较直接,就是乳制品本身的消费结构。发达国家,特别是西方国家为什么乳制品消费量大,主要是他们是吃奶而不是喝奶。美国人均消费奶酪16公斤,欧盟人均18.3公斤,折合生鲜乳就160公斤和183公斤。而我们年人均是0.1公斤,折合生鲜乳也就是一公斤。

  从大的方面说,要推动和提升奶业消费,主要是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,提高群众对未来收入增加的信心,让群众敢于消费,理性消费。这不是新问题,而是老问题。这么多年我们国家高速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,内需始终乏力,增长缓慢。因此提出调整结构,重点是拉动内需,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,这需要从国家去考虑能否持续努力。从政府和行业协会角度讲,就是要广泛反复科学地向社会宣传喝奶的好处,强调牛奶对健康中国、强壮民族的重要作用。我们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,比如实施“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”,比如今年2月启动的中国小康牛奶行动,这都有助于普及牛奶知识,扩大消费。但是,还不够,还要坚持,要扩大。从奶业企业的角度讲,要做的工作更多,更繁重。最主要的是坚持供给侧的改革,不断创新,开拓市场。这几年我们的企业也开始生产奶酪,据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.93%,专家预计今后五年奶酪消费增长率在15-20%之间。现在国际间交往日益广泛频繁,西风东渐,国人的消费习惯也会发生变化。其实,供给是可以改变需求甚至创造需求。谁能想到130年前,美国亚特兰调剂的新口味糖浆,能演变到今天风靡世界的饮料呢(可口可乐)?所以开拓奶制品消费市场,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,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,也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。希望各个企业努力奋斗。

  四、要增强忧患意识,努力提高企业(行业)的核心竞争力

  根据我的了解,这两年奶业企业压力很大。粗略地看,压力来自几个方面。第一是成本压力。虽然近期饲料价格比较平稳甚至似乎有所下降,但是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,不仅要缴纳五险一金,还要提高薪酬水平。第二是销售压力。刚才我已经讲了很多。第三是环保压力。主要是奶牛养殖企业的压力。面对这种压力从政府到企业,必须明确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,强调环境保护、生态文明是非常正确的国策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对所有的养殖企业来说,控制粪污污染,不仅是法律要求,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,是必须解决的问题,必须跨越的障碍。第二个问题,环境保护和畜牧养殖不是相互对立的,不是相互矛盾的。大家去过欧洲,天蓝水净,空气清新,人家不也在养牛养猪吗?所以绿水青山我们要,金山银山我们也应该要,不能因噎废食。现在个别地方政府,一说调整结构,转型升级首先就是想淘汰畜牧业,一说治理污染就是禁养。这种要吃猪肉不让猪跑,想喝牛奶不让养牛一刀切的做法绝对没有道理。合理的办法是科学合理地划定禁养区、限养区和发展区,同时帮助支持和引导养殖企业,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处理设施,合理利用畜禽粪污,变废为宝。没有什么东西是天生的废料和污染物,关键是能不能有效的利用。现在不少企业走种养相结合的路子,粪便污水处理成有机肥,直接还田,形成了生态环保的良性循环,既环保,又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效益。第四是来自金融领域,或者说金融风险的压力。这几年,我国的奶业企业逐步做大,不少企业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,对这些企业来说来自金融领域或者叫资本市场的风险很大,特别是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。现在,国外针对中概股的沽空机构不少。天马西来,都为翻云手。所以,我的建议是没上市的或准备上市的要铭记,股市有风险,上市需谨慎。德国和欧洲不少百年企业,规模很大,但不上市。因为他们知道上市的风险。对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,要谨言慎行,遵纪守法。第五是接班压力。这几年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都渐行渐老,确实到了选择接班人的时候,在民营企业选择接班人与国有企业不同,不光是选贤任能,第一就是讲忠诚,忠贞不渝至关重要。第二要讲情感,要看是否热爱这个事业,对经营这个企业有没有兴趣,没有兴趣和热情不能强人所难。第三条标准是能力和担当,看能不能坐住天下,开拓发展。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观察和培养。

  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。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,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“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企业”的要求。行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的竞争力。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中国乳业和外国乳业的竞争,更是在全球范围内,企业与企业的竞争。什么叫核心竞争力?就是你企业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,比如规模,品牌,加工水平,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,其实企业无论大小,都各有各的优势。比如君乐宝就强调欧盟认证,登陆香港。比如飞鹤就突出为中国宝宝设计生产。飞鹤飞鹤,一飞冲天。今年一季度飞鹤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增长194%。怎么能扬长避短,需要各个企业自己研究。就我国奶业现状发展趋势看,我认为前些年军阀混战、逐鹿中原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,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,发展格局也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稳定。现在的奶业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覆盖全国、横跨中外的大型企业,像伊利、蒙牛、光明等,这些企业的优势自不待言,我希望这些企业能超越雀巢和达能。我希望这些企业能向上游延伸,通过兼并组合方式(兼并养殖企业)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利益联结机制,形成利益共同体。不仅要横向兼并,还要纵向联合,如蒙牛控股现代牧业。另一类是卫岗、新希望、天友、长富、银桥、燕塘、得益、佳宝等一大批以生产巴氏奶为主的区域性企业。这类企业规模不大,但是奶源稳定,客户稳定,效益稳定,安于一隅,也逍遥自在,千万不能小看这类企业的优势。牧场就在身边,牛奶自然新鲜。低温奶全程冷链,最大限度的保留牛奶中的活性物质,当然是高品质的牛奶,目前在发达国家,液态奶当中巴氏奶的比例一般超过80%,而我国只有15%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奶制品理解的成熟,这类企业一定会有更大发展。

  这些年,在不同场合总有人讨论高温灭菌奶和巴氏低温奶孰优孰劣。这根本就是两个频道的问题。第一,牛奶是公认的大自然赐予人类最近接完美的食物,有奶就比没有奶好。第二,你巴氏奶营养再丰富,质量再高,你总有销售半径限制,偏远地区,深山更深处你能冷链运输吗?所以大路朝天,各走一边,两者根本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,今后没有必要在争论你是我非了。

河北博斯特展览服务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  
电话:0311-82621580    传真:0311-66689928    
Email:bositezhanlan@163.com    网址:http://dairy.bositezhanlan.com/
地址:石家庄新石南路6号汇龙国际1号楼1858室(新石南路和中华南大街交口)
技术支持:【蓝点网络公司】